毕加索曾说过,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艺术,它是看不见的力量,看得见的未来。
童绘盒子,包括了一本启蒙读本,让孩子认识美;一套美术画具,让孩子感受美;一本素描本,让孩子创造美;一张回音卡,让孩子传递美。
小小的盒子,大大的能量,让乡村孩子在美的历程中开拓眼界、建立自信,拥有一个丰盈多彩的童年。
“我想看看爸爸妈妈,还有山后面的世界”
2020年1月,在清远市连南县,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为三排镇百斤洞小学201个孩子发放春节礼物——童绘盒子,一个小女孩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她正在用刀片打磨一个中空的小竹筒,竹筒外用铅笔画着卡通画。小女孩很兴奋地对志愿者说:“哥哥你看看我的望远镜,外面画着我的家,还有小狗。望远镜做好了,就能看很远很远的地方啦!”志愿者问:“你为什么想看很远的地方?”“我想看看在外面打工的爸爸妈妈,还有这座山的后面到底有什么,”小女孩答道:“谢谢哥哥送给我这个盒子,我就可以把望远镜画成彩色的了。到时候我们再用彩色望远镜一起玩好吗?”
听到这里,大家的心被触动了,偏远山区的孩子,他们的彩色童年,让我们来一起守护吧!
乡村美育,我们在行动
美育是孩子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理性与科学的思维外,教人以真善美的眼光看待世界。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美育的重视,为美育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但在广阔的乡村小学里,现状却依然不容乐观。
基于乡村学校美术教育和资源匮乏,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和广东省妇女儿童基金会联合打造了“童绘筑梦乡村美育项目”,为乡村小学每个学生提供一个“童绘盒子”,培养他们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传递美的能力;同时围绕“童绘盒子”联动城市的美育资源下乡,激活在地体系,为乡村美育引入更多能量。
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童绘筑梦乡村美育项目”在河源紫金县开展整县支持模式探索,完成14间学校的项目落地,为2000名乡村小学生发放了童绘盒子。同时,项目分别在河源紫金县和清远市开展了2场乡村美术老师培训,共计150名老师参与。
再出发,一起守护孩子彩色童年
2020年,项目总结经验,以广州从化区为起点向外延展。从化区山区辽阔,目前有69所小学,乡镇级小学有美术老师的尚不足10所,其中超过35%的美术老师并非美术专业出身。在有美术老师的学校,也面临着对美术课不重视,教学方法和理念落后,缺乏专业培训等问题,让很多乡村孩子得不到好的美育启蒙。
2020年8月起,“童绘筑梦乡村美育”项目计划通过定向支持从化区不少于15所乡村小学开展项目,每校对接乡村儿童40人,共发放600个童绘盒子,惠及600名孩子,持续支持从化乡村美育,形成长效帮扶机制。
以从化区村校为单位,以盒子为媒,以各校美术老师为负责人,以高校青年等为支教团队,共同帮扶乡村儿童,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童绘盒子。为每个孩子赠送一个“童绘盒子”,包括一本读本认识美,一套画具感受美,一本画本创造美,一张回音卡传递美。
童绘课程。每学年开展40节“童绘课程”,让孩子逐步接触美、了解美、学习美。
童绘展。在学年末开展乡村童绘展,向社会公众展示孩子作品,给孩子一个自信的舞台。
童绘网络。项目期内携手广东省许钦松艺术基金会、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暂定)等专业支持单位,开展乡村美术老师培训,鼓励更多优秀人才扎根乡村,同时搭建交流网络提供长期支持。
童绘支教。利用假期组织志愿者团队(大学生、教师等各界人士)下乡走访支教,共同关注孩子成长。
广东省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是广东本地致力于推动教育公平和教育创新的非公募基金会,通过发动和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开展教育慈善活动,推动公益行业发展,促进社会美好和谐。基金会主要的项目方向有职业教育扶贫助困、青年公益、乡村发展、助学成长、食农教育、慈善教育等。基金会于2015年获评“广东省全省性社会组织评估4A等级”,并于2017年被广东省民政厅认定为慈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