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慈善会重症救助微信平台正式上线

发布时间:2015-10-19 16:38:00

为方便市民群众,特别是重疾患者及其亲友了解广州市慈善会正在开展的相关医疗救助项目,通过手机在线求助,市慈善会推出了重疾救助微信平台。该平台还为与市慈善会合作的爱心媒体、医疗机构、公益组织设立专用账号和专属信息页面,上述专业机构可凭专用账号登录平台代求助人向本机构与市慈善会合作设立的专项基金求助。

 

一键关注重症救助微信平台,随时申请求助或为个案捐款

市民只需打开手机扫一扫重疾救助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即可关注,使用平台的在线捐赠、求助等功能。其中,重疾患者则可选择求助功能向市慈善会申请救助,亦可通过平台查阅相关合作机构资料,让合作机构代为求助,求助信息最终反馈到市慈善会信息平台后台,由专职人员进行审核,流程简洁方便。爱心人士既可以选择为重疾救助项目捐款,也可选择定向为遭受重症磨难的困难个案捐赠,送去力所能及的帮助。

 

目前大部分慈善机构设立的重症救助项目都规定了救助标准,这些标准面向受助群众基本是一样,没有考虑不同困难患者的实际救助需要,有些救助标准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救助需求。为更好地帮助困难群众,该平台设立了“个案捐”板块,对经项目救助后仍然困难,需要寻求社会帮助的,市慈善会评估后,将通过该微信平台为该个案发起定向众筹,并与相关合作媒体对接,发动更多社会力量一起帮助该个案。 

 

又一批来穗务工人员子女获重大疾病医疗救助

广州市慈善服务中心、广州市慈善会于2015年7月启动了来穗务工人员子女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项目,为14岁以下身患重大疾病的来穗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医疗救助。继9月份首批18名重症患儿获救助后,近日,又有30名重症患儿获得广州市慈善会专项救助金共计30万元。

 

重症患儿陷困境,慈善救助暖人心

广州市慈善会项目负责人介绍,第二批获得救助的重症患儿,年龄最大的14岁,最小的仅5个月,大多为9岁以下,有26人。受助患儿户籍地比较分散,来自广东、湖南、广西、江西、河南等地,其中广东省户籍的有20人,湖南、湖北、广西等外省户籍的有10人。患病种类,以白血病为主,有18人,患地中海贫血的6人,其他重症病种6人。据市慈善会项目经办人介绍,30个受助患儿家庭中,90%家庭年收入低于5万,70%的家庭靠一方家长工作提供经济来源,因为请人照顾患儿的花费非常高,所以很多家长情愿一方全休照顾患儿。重症、低龄加经济困难是来穗重症患儿家庭的显著特征。“1万元的救助金虽然不多,但已经是这些家庭年收入的20%甚至更多。所以对他们来说,1万元救助金非常重要。我们希望这1万元能让这些来穗务工家庭感受到广州这座城市的温暖,给他们带来力量,帮他们树立信心,从而更好地面对疾病和治疗,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市慈善会项目经办人这样说。

 

雪中送炭,早产双胞胎宝宝获救助

曾子康,9个月大,是双胞胎中的小BB,户籍广西防城港市扶隆乡点灯村。父亲在广州从事电器维修工作,月收入不到3000元,母亲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广州打散工,因怀孕期间出现两次先兆流产而不得不停止工作,在家养胎。临产前期,其母亲查出患有妊娠高血压和重度子痫前期。2015年1月9日,应医生要求,其母亲在广东省妇产医院通过剖宫产产下一对双胞胎宝宝。因为早产并低体重(大宝1.3KG,小宝0.72KG),两个宝宝出生后被立即送入ICU重症病房治疗。大宝经过治疗于2月18日痊愈出院,但小宝因性别不清、体重极低、患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尿道下裂、两性畸形、肺炎、支气管发育不全、多器官功能损害等多种原因多次入院。母亲及双胞胎住院费共花费近18万元,昂贵的医疗费用让小两口疲惫不堪,能借的钱都借了,家里能卖的也都卖了,生活举步维艰,不知道明天的路在何方。在听说可以向市慈善会申请大病救助的消息后,他们高兴极了,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看到了黎明曙光。他们立刻通过广州市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向广州市慈善会提出救助申请。“谢谢大家的关心支持,我们以后一定要加倍努力工作,报答社会上关心支持我们的朋友。”获得救助后,夫妻二人感激不已,说出了肺腑之言。

 

坚持梦想,地贫女孩患病8年终获骨髓移植,重症救助为其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8岁的小女孩黄泳也是第二批救助金的受益者。她户籍广东四会大沙大布村,2007年出生的她不到3个月就被确诊为重型地中海贫血。这意味着她家自此之后将走上了一条长期与病魔抗争的不归路。但在病魔面前,他们没有被吓到。从她患病开始,她的父母心中就有了一个梦想和目标——那就是拼尽全力也要把她的病治好,要用他们所有的苦来换回孩子的重生。她父母没有学历,家里经济基础很差。父亲在家务农,拼命干活,无论多苦多累的活,只要能挣到钱,决不顾惜身体。她母亲带着孩子来到广州,一边治疗一边打工。孩子每个月的输血及除铁费用像一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但因为他们怀有“一定要把她的病治好”的目标和梦想,所以他们一直在坚持,年复一年,苦苦支撑了7年,终于为孩子赢来了骨髓移植的机会。今年3月16日,孩子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进行了骨髓干细胞移植。但不幸的是,孩子术后出现了肺部感染及膀胱出血合并症。孩子自患病以后所有治疗已花费了70多万元,后续治疗康复费用对于一贫如洗、债台高筑的家庭来说犹如雪上加霜。“我们在病房无比勇敢坚强地忍着各种苦楚,以为能用我们所有的苦换回孩子的重生,然而后续的治疗康复费我们再也没有能力了,没钱就意味着没有治疗,我们这么辛苦才把她从鬼门关拉回来,就这样放弃,心有不甘……所以向社会求助”孩子母亲在给市慈善会的求助信中这样写道。市慈善会核实黄泳的情况后,很快为她办理了重疾救助手续,1万元救助金为其术后的康复提供了有力支持。

 

目前,市慈善除通过来穗务工人员子女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项目给予上述两个个案每人最高1万元的救助外,还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在重症救助微信平台上为上述两个个案发起众筹,希望尽最大力量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来穗务工人员子女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项目

【申请条件】

申请人需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非广州市户籍14周岁(含14周岁)以下;

2.父母或其中一方正在广州工作,且在广州居住2年(含2年)以上,申请人随父母在广州生活、学习;

3.经区一级(县级市)及以上级别医院确诊患有重大疾病;

4.家庭经济困难。

【救助标准】

每人每年给予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金1万元。

【申请途径】

1.致电广州市慈善会事业发展部联系办理,联系人:李先生,联系电话020-86004343;

2.通过民间公益慈善机构代为向广州市慈善会申请。

 

上一篇:广州首个城市徒步公益活动632队2600多人报名参与,11月7日为爱行走约定你

下一篇:2015广马“慈善方阵 为爱奔跑”启动报名,跳水奥运冠军杨景辉、劳丽诗带头报名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