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银发经济”,让养老“潮”起来
发布时间:2025-05-06 10:58:57
4月29日,广州银龄集市交流中心启动仪式在广州市善城暖屋·社区慈善实验室顺利举行。
本次活动标志着广州市首个集“社区慈善服务创新、银发经济发展、养老服务融合”于一体的常态化社区养老平台正式落地,为老年人福祉提升与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广州市慈善服务中心指导,广州市慈善会主办,广州市善城社区公益基金会、广州市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承办。
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超大城市,目前广州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逾210多万,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随着老年人口结构变化,老年群体需求逐渐转向精细化服务,未来养老产业将重点转向智慧化社区养老网络、医养结合服务体系、适老化改造与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广州市政府发布的《广州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构建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大城市大养老”模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广州银龄集市交流中心正式落地,正是顺应社区老年居民日益多元的需求,它通过依托善城暖屋·社区慈善实验室资源网络,整合社区慈善基金、养老服务资源和企业力量,着力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老年群体在家门口即可享受智慧化、个性化的综合服务,致力于打造社区慈善与银发经济融合发展的示范性平台。老年人口的需求正通过社区慈善网络实现精准对接,一场以社区慈善为纽带、居家养老服务为载体的民生实践正在展开。
值得关注的是,智慧养老也正通过社区场景加速落地。
银龄集市交流中心在社区慈善实验室设立的银龄智慧体验区,通过模拟未来智能家居场景,汇集众多智能养老设备、适老化家居产品,行为分析仪、雷达跌倒监测系统、非接触生命体征仪、智能老人音箱等养老“黑科技”,吸引了现场参会嘉宾及老年人的关注体验。
银龄智慧体验区既充分展现居家养老的智慧新图景,也通过搭建社区供需精准对接平台,将社区内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与各类养老服务资源高效匹配,真正实现银发经济“零距离”触达社区老年群体。
此外,中国银行广州分行同步专门推出为老年群体打造的“银发集市线上服务平台”,通过“金融+场景”融合创新,为银发消费注入数字化动能。有活动参加者表示:“这里不仅为供应商提供了展示窗口,也为社区养老的精准对接提供了新思路。”
广州市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负责人表示,银龄集市交流中心将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通过社区慈善资源撬动基础养老服务覆盖,另一方面以市场化机制培育银发经济新增长点,让广州银龄集市交流中心不仅是个社区慈善与银发经济融合展示德窗口,更是产业创新的孵化器。
2025年,广州银龄集市交流中心将打造“月月有主题”社区活动矩阵。
“银龄幸福·乐享晚年”主题活动:全年涵盖健康义诊、趣味运动会、“记忆交换”市集等13场活动,搭建代际融合交流平台,打造“老有所乐的幸福港湾”,让养老服务更有温度,切实增强社区凝聚力。
“聚势银发·共创未来”主题沙龙:通过聚焦区域协同、科技赋能、细分市场挖掘等议题,助力社区银发经济从“产业蓝海”向“成熟生态”转型,最终实现“老有所养”向“老有善养”的跃升,持续为社区养老和银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银发经济产业链协同创新。
未来,社区慈善力量还将催生出更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主体。例如由退休医护人员组成的“银龄志愿队”、社区商户共建的“爱心助老联盟”、物业企业开发的“养老管家”等创新形态将渐渐浮现,通过社区慈善基金的资源整合形成服务合力。
这种扎根社区的养老服务体系创新,不仅实现了慈善资源与养老需求的精准对接,更培育出互助共享的社区养老文化。当慈善力量深入街巷楼宇,当科技温度融入居家日常,“老有善养”的美好图景正在广州的社区生活中生动呈现。
广州市慈善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广州银龄集市交流中心的启动运营,是广州在“社区慈善+银发经济”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创新。目前,我们正致力于构建‘慈善+银发经济’的社区生态闭环,通过“政府+慈善+企业”协同机制,开发适老化智慧应用场景,创新融合“金融+养老+慈善”,形成供需精准对接的“社区慈善生态圈”,逐步打造银发经济试验田,进一步推动银发经济产值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