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周年系列 | 信息时报爱心慈善金:一个故事温暖一座城,点亮困境中的希望
发布时间:2024-10-18 11:43:49
编 者 按
1994年6月,广州市迎来了改革开放浪潮中的首个慈善组织——广州市慈善会。在30年的发展历程中,广州市慈善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始终秉持“扶弱济困 见难相助”理念,在改善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0年同行,有许多慈善人物、爱心企业以及并肩前行的合作伙伴,他们亦用自己的慈善之行为慈善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广州市慈善会30周年系列采访将揭秘他们背后的故事,分享他们的善暖历程,一起展望慈善事业未来。
近日,善城广州采访了《信息时报》公益事业部总监黄莺,一同回顾近20年来“信息时报爱心慈善金”(以下简称:爱心慈善金)走过的历程。
截至2024年7月31日,“信息时报爱心慈善金”共获各类捐款7,916,974.24元,从最初关注广州市困难人群,到如今聚焦外地来穗就医的重症患者家庭,再到心理健康领域,爱心慈善金始终秉持着“帮助更多人,让生活更有质量”的宗旨,为社会传递着温暖和希望。
01 善·爱心档案
2002年7月,在经过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信息时报》率先在报纸上开辟专版,固定时间推出了《爱心档案》栏目,为困难家庭与热心市民架起了一座互通的爱心桥。
2003年7月20日,《信息时报》与广州市慈善会合办的“爱心慈善金”项目启动,向社会筹得善款帮助爱心档案中的困难家庭。
2007年,信息时报又决定以《爱心档案》为平台,联合广州市慈善会,推出“温暖曲朗多多助学计划”,并利用媒体优势,面向全国呼吁捐助。历经50多天,43期的系列报道,多角度宣传和推动这个国内首次媒体牵线搭桥的民间慈善活动,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并得到爱心人士积极响应,筹得百万余元善款和大批学习用品。
“那时候的报道很火,很多人都会来送物资,把整条街都堵住了。”信息时报公益事业部总监黄莺回忆道,“我们希望这件事情不只是以一个报道结束,而是能够成立一个专用的蓄水池,这样一个基金,然后去帮助更多的人。”
02 善·故事传播
二十年来,爱心慈善金帮助过无数困境人群。他们有的是因病返贫的孤寡老人,有的是遭遇意外失去经济来源的家庭,还有的是外地来穗就医的重症患者家庭。爱心慈善金为他们提供资金和物质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重拾生活的希望。
由于大城市医疗资源的集中,吸引了无数外地患者来穗求医,但高昂的医疗费用让一些家庭陷入困境。爱心慈善金将目光投向了这些家庭,通过报道他们的故事,引起社会关注,并联合公益组织提供资金和物资支持。
“北上广等大城市,汇聚了比较优越的医疗资源,吸引了无数来自各省,尤其是那些在地方医院难以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黄莺说道,“然而,我们也发现近年来重症患者的年龄层正逐渐下移,甚至包括了几个月大的婴儿也遭受着癌症等重病的折磨,而有些家庭其实本身就不富裕。比如,有的年轻夫妇育有多个子女,母亲需留在家中照顾其他孩子,一旦有孩子罹患重病,父亲不得不暂停工作去陪护,整个家庭因此失去了经济支柱。”
“我们在这十年内就发现不少这样的人,随着我们不断地去报道他们的故事,社会各界也会帮助这样的重点对象。”黄莺说道。
03 善·多方合作
爱心慈善金与“金丝带”“希望小家”等公益组织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例如,与“金丝带”合作,共同救助重症儿童,每位符合条件的患儿将获得5000元资助;与“希望小家”合作,为外地来穗就医的母亲提供临时住所,并配备厨房设施,解决她们的住宿和饮食问题。
“我们今年从我们的慈善基金里拨出了30万,一起联合救助这些重症的孩子。每位符合条件的重症孩子将获得5000元的资助,这是我们今年重点关注的群体之一。”黄莺说道。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爱心慈善金又将目光投向了心理健康领域,重点关注山区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部分项目组成员已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他们将前往山区学校开展心理支教,为学生提供心理康复课、个案咨询,并为老师和家长提供心理辅导。
“我们在这方面花了很多精力,同时我们也会去给项目筹款。这是我们今后的一个方向。我觉得目前大家在心灵上面需要更多去满足。”
04 善·多元支持
爱心慈善金的资金来源多元化,包括企业捐赠和爱心人士的个人捐款。许多爱心人士长期关注并支持爱心慈善金,通过定期捐款的方式,为慈善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我们的资金来源比较多元化,既包括了企业的捐赠,也有众多爱心人士的贡献。虽然我们没有直接设立特定的捐赠渠道,但有一位热心的爱心人士,每月首日都会固定捐赠400元,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对我们事业的坚定支持。此外,还有许多长期关注并支持我们的老朋友,他们同样以这样的方式默默传递着爱心与力量,这些都是对我们最宝贵的鼓励与肯定。”黄莺说道。
未来,我们期待爱心慈善金继续关注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将爱心慈善金延伸至更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