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广州榜样”慈善专场发布两件大事!
发布时间:2020-12-05 11:02:52
12月3日,“弘扬慈善守初心 传颂家风促文明”2020年“广州榜样”第二十一期发布活动在广州广播电视台举办。活动发布了广州市2020年十大“最美慈善家庭”及2019年度广州市区域慈善指数报告。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明办主办,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妇女联合会、广州市慈善会、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协办。活动旨在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传播慈善家庭先进事迹,树立慈善榜样,进一步引导鼓励慈善进社区、进家庭,融入市民日常生活,营造“人人慈善为人人”的善城氛围。同时,活动发布了2019年广州市区域慈善指数报告,全面、系统地梳理分析过去一年广州市各区域的慈善事业发展现状,为及时调整广州慈善政策走向提供现实依据,助力广州进一步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最美慈善家庭发布 树立慈善榜样力量
为进一步激发家庭参与慈善的热情,营造人人慈善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创建“慈善之城”,今年5月,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市妇女联合会在全市联合开展广州市2020年寻找十大“最美慈善家庭”活动。经推荐(自荐)、网络投票、专家评审、公示等程序,主办单位按照从严把关、优中选优的原则,共寻找出李小良家庭、李志珍家庭、李晓辉家庭、吴珺家庭、陈美彩家庭、袁晓娟家庭、莫文婷家庭、钱金锐家庭、曾澜家庭、蓝智贤家庭等十户“最美慈善家庭”。这些家庭始终与时代同行,长期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不仅切实为困难群众解决问题,同时也感染着身边的街坊邻居,在他们身上展现出了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蕴含了舍小家为大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弘扬了扶贫济困、乐善好施、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
莫文婷夫妇均为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医生,疫情期间,莫文婷以医院第一批医疗队队长的身份踏上支援荆州的道路,丈夫则留在广州奋战在儿科一线抗疫。
蓝智贤,梅州市五华县棉洋镇平安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长,自2016年起,连续驻村5年,带领平安村正式退出“贫困村”序列,2019年底平安村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8万元。
李晓辉,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多年来关注、服务于困境儿童家庭,女儿李芷琪自四岁起便跟着父亲参加志愿服务。
钱金锐家庭自2015年创立民间风马公益组织,常年开展捐款捐物行动,累计救助人过万。
吴珺自1998年参加献血活动,二十二年如一日地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合计参加无偿献血23次,共献血5900毫升。
陈美彩,70岁,扎根志愿服务20年并带动3个子女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与捐款捐物等活动。
李小良与林洁夫妇二人积极参加公益慈善活动,捐款捐物累计近百万元。
李志珍家庭共同创建基金会,积极参加慈善活动,累计捐款捐物近两千万元,开展关爱环卫工人活动开展超600场。
袁晓娟与丈夫陈仕则自创社区家庭教育法、打造社区公益读书会“凯粤湾悦读会”等活动,致力于打造、组建更多的“和美之家”。
曾澜与丈夫周登涛积极参与关爱捐款、无偿献血和志愿服务,疫情期间积极参加战“疫”一线志愿服务活动。
区域慈善指数发布 助力广州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了直观量化反映广州慈善事业发展状况,2018年,广州在全国首创研发实施首个区域慈善指数体系。该体系由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55个三级指标构成,从慈善活动力、慈善组织力、慈善贡献力、慈善影响力、慈善透明力、慈善发展力6个维度,评价全市各区域的慈善事业发展情况。今年5月,市慈善服务中心指导广州市公益慈善联合会开展《2019年度区域慈善指数发展报告》编撰工作。经过数据收集、分析、复核等环节,形成《2019年度广州区域慈善指数报告》。
报告指出,近三年,广州市全市慈善发展力总数稳步提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体现了广州市作为一线城市在慈善方面的强劲实力。而在广州市慈善综合发展指数中,番禺区位居区域排名首位,从化区和海珠区位居第二、三位。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相差6.57分,各区之间的慈善综合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较2018年有所缩小。
2019年广州市慈善事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政策先行,动员多主体参与慈善事业。制定多项政策文件,促进慈善事业与社会工作、志愿服务高质量融合发展。二是组织为基,增量提质助力专业化发展。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登记社会组织8144个,其中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153个,共备案公开募捐项目66694个,备案慈善信托项目11个,居全省第一。三是社区为本,大力发展基层社区慈善力量。2019年全年共设立35个社区慈善基金(会)和201个社区慈善捐赠站点,系列举措推动慈善资源下移社区。截至2019年底,广州市注册志愿服务组织及团体12358个,累计奉献志愿服务5777万小时,人均服务时间20余小时。四是监督为底,保障慈善事业规范透明公信。持续打造“慈善之城·尽善净行”廉洁慈善品牌,发布106家慈善组织透明度排行榜,慈善组织信息公开达标率100%。五是人人慈善,慈善为民实效更加凸显。开展2019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和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社会各界认捐款物达6.57亿元。举办慈善花市、慈善庙会、第四届北京路公益慈善嘉年华、善城汇爱大型惠民慈善活动等“慈善+”活动。
多维融合发展 各区域慈善事业特色纷呈
广州市全市区域发展力总数稳步提升,区域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不断缩小,广州市各区的慈善事业发展各具特色。
番禺区对社会多元主体资源的有效整合,创新性地以“五社联动”项目率先在广州市内进行了“慈善+社工”战略工作的先行探索。慈善活动力位于全市第一。
从化区注重慈善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探索出“慈善+文旅”、“慈善+社会工作”、“慈善+乡风文明”、“慈善+新农人骨干”等多种形式的慈善新模式。
海珠区打造有影响力的慈善传播,并在各项指标上都保持了较为良好的表现。区域荣誉和服务影响力、互联网捐赠总额等指标居全市前列。
黄埔区以慈善文化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注重将慈善与体育、艺术相结合。如将慈善融入广州黄埔马拉松赛,募集慈善资金帮扶区内养老事业。公益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等指标居全市前列。
白云区慈善捐赠助力特色发展,积极推动成立社区慈善基金,成立了首个以村名义向区慈善会申请成立的社区慈善基金。政府部门接收捐赠总额居全市第一。
荔湾区慈善服务对象广泛。举办慈善运动捐款活动次数、慈善标志数量等指标位居全市前列。积极挖掘“慈善”有关典型,如开展关爱残疾人活动、培育社区义工队等。
天河区发动多元力量参与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公益慈善类社区社会组织数量、企业捐赠总额、个人捐赠总额和互联网捐赠总额、福利彩票销售额等指标位居前列。
南沙区企业捐赠总额在全市最多。积极探索发展“南沙时间银行”。“南沙时间银行”已成功探索出“互联网+社区服务”的时间银行模式,被民政部列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典型案例。
越秀区公益慈善组织蓬勃发展。注重创新慈善与传统文化的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比如近几年每年都举办的北京路公益慈善嘉年华。注册志愿者占常住人口比例等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花都区慈善类组织的党组织覆盖率位于全市前列,突出特点是党建引领慈善。该区公益慈善组织从业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较高,优秀人才众多。
增城区政府大力推动慈善事业。增城区接收政府部门捐赠总额较多,该区公益慈善组织人均年收入较高,为全市前列。慈善事业发展报告或专项研究数量较多。
本次活动依托“广州榜样”慈善专场对2020年十大“最美慈善家庭”进行表彰,并正式发布2019年度区域慈善指数报告,深化“慈善为民”理念、创建“慈善之城”,弘扬慈善文化,推动全民慈善,为广州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营造“人人慈善为人人”的善城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