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理发、学业帮扶、兴趣课堂……增城区仙村镇第一社区这样“宠居民”丨社区慈善基金成果案例

发布时间:2025-04-27 16:39:53

2024年,

广州市慈善会、广州市善城社区公益基金会

开展了

“2023年社区慈善基金成果案例征集活动”

10个表现全面的社区慈善基金脱颖而出!
想知道他们是如何玩转社区慈善的吗?

本期来解锁增城区慈善会仙村镇

第一社区慈善基金的

童学计划、桥光工作室、社区课堂、

金角银边-儿童友好空间改造

 

       广州市增城区慈善会仙村镇第一社区慈善基金成立于2020年12月。社区以仙村镇第一社区慈善基金为依托,聚焦“党建+慈善基金”,搭建社区慈善筹款平台,真正做到慈善基金取之于社区,用之于社区。

       社区慈善基金对接群众需求,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事,兜底民生。自2020年12月成立至今,累计筹款35万元,举办各种线上线下慈善筹款及帮扶慰问等活动约121场,累计参与慈善帮扶2000多人次。社区慈善基金通过组建巧手姐妹志愿服务队,组织社区大妈开展手工艺品创作,定期开展义卖活动反哺社区慈善基金,形成社区志愿服务与社区基金良性循环。

       社区慈善基金紧紧围绕社区资源禀赋情况,打造四个慈善品牌项目,分别是童学计划、桥光工作室、社区课堂、金角银边-儿童友好空间改造项目。

 

       童学计划项目

       仙村镇在册登记困境儿童102人,其中在读困境学生约58人,童学计划是针对仙村镇内困境儿童提供学业帮助而发起的项目。

       2020年至2024年期间,依托第一社区慈善基金举办三场大型的义卖慈善晚会,筹得善款共计86755.8元。2021年至2023年,在多部门的支持下,联合仙村镇社工服务站、仙村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第一社区慈善基金策划开展两期"童"学计划——困境儿童助学圆梦活动,多种形式的“扶志”与“扶智”助学项目,满足青少年助学帮扶的个性化需求,如学业微心愿实现、家庭阅读空间改造、课后辅导费用支持、奖学金激励、链接社区公益导师为困境青少年提供美术、舞蹈、书法等技能培养,推动社区关爱困境青少年的友好氛围。

 

       项目共帮助86名儿童,104课时,累计服务558人次,其中包括63名困境儿童及22名经济边缘儿童。

 

       桥光工作室项目

       桥光工作室是为解决社区行动不便等群众出外剪发难而发起的项目,由第一社区困难群众列桥光同志担任理发师,由社区基金发动社区企业定捐3000元作为项目启动资金,通过慈善基金定捐款项给予理发师经济补助,上门为特殊群众提供理发服务。在送温暖的同时也帮助困难群众以一技之长提高收入水平,从而实现双向奔赴。截至目前,桥光工作室已上门服务老人达100人次。

 

       社区课堂项目

       社区与广州华立学院开展结对共建,挂牌“华立书院”到第一社区党群服务驿站,推进“党建+社区课堂”项目落地社区。以服务换阵地,市场化、半公益化运作的方式,开设绘画、硬笔、棋类等多个普惠性周六课堂,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便捷的兴趣培养,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报名费用扣除运营成本后捐赠到社区慈善基金,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的同时,为社区慈善基金造血实现社区治理双赢。目前,第一期已有51名青少年报名,每周六开课。

 

       金角银边—儿童友好空间改造项目

       针对仙村镇第一社区广场儿童活动设施单一,水渠破损、运动设施破旧等不能满足群众文化活动需求的问题,仙村镇第一社区慈善基金介入公共空间微改造

       慈善基金联动爱心企业,发动群众参与,引入政府资源,以慈善基金、社区资源、政府补助配比的形式筹集改造资金,分三期对广场进行升级改造。

       第一期重点改造儿童板块,打造金角银边—儿童友好空间改造项目,重点围绕添置儿童游乐设施、提升周边环境面貌、提高公共空间利用率,连通老人运动设施等内容;第二期升级改造广场篮球场;第三期逐步解决广场乱停车问题,整体提升广场环境面貌。

       2023年6月起,第一社区联合社工站、下境村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社区课堂”等活动40多场次,收集社区大妈、青年、儿童等不同群体对广场改造的意见建议70多条;2024年元旦举办慈善晚会募集启动资金逾4万元;2024年5月16日,发动爱心企业、乡贤、党员、群众参与金角银边儿童好友空间改造“党建+社区论坛”,共商共议共同推进落实广场的改造方案,并开展现场筹款活动募集善款逾6万元;同步向全社区群众、企业、商铺发起“爱心一元捐、共筑家乡梦”筹款活动,919名群众参与筹集善款逾2万元,合计筹集项目启动资金逾12万元,项目于2024年10月落成。金角银边—儿童友好空间改造项目还获得了广州市善美百千万第五届公益创投资助,资助金额达15万元。

       社区通过慈善基金的撬动,真正让公共空间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精不精”的提升,切实做到“改善基础设施、改优居住环境”让老城镇换发新活力,聚焦“朝夕”美好,撑起“一老一小”幸福伞。

上一篇:激活社区共治,“慈善汇爱”项目交出了这样的答卷丨社区慈善基金成果案例

下一篇:从资源整合到精准帮扶,黄石街打造“好邻居”品牌丨社区慈善基金成果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