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社区共治,“慈善汇爱”项目交出了这样的答卷丨社区慈善基金成果案例
发布时间:2025-04-27 16:34:32
2024年,
广州市慈善会、广州市善城社区公益基金会
开展了
“2023年社区慈善基金成果案例征集活动”
10个表现全面的社区慈善基金脱颖而出!
想知道他们是如何玩转社区慈善的吗?
本期来解锁番禺区市桥街道的
慈善汇爱项目
市桥街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部,是番禺区的核心地带。在2020年,市桥街积极响应党建引领,依托“五社联动”共治生态圈,成功实现了36个村居社区慈善基金的全覆盖。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彰显了市桥街道对社区发展的深度投入,也为其解决各类“小急难”问题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在2023年,启动慈善汇爱项目,通过社区资金的持续募集,在助残济困、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公共消防安全等领域,截至2025年4月,共开展了383个富有成效的社区基金项目,进一步推动了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实现了社区的全面发展和居民福祉的显著提升。
项目创新性地提出社区慈善“520”长效发展模式。该模式以党建为引领,运用“5”社联动机制,深入挖掘并有效激活市桥街社区的慈善资源,精心打造慈善参与平台。在平台基础上,项目致力于培育“2”种功能性组织,一方面推动社区商企形成合作共同体,共享慈善经验,另一方面则汇聚居民力量,广泛传播慈善理念,共同塑造市桥街慈善品牌。同时,采用灵活的参与方式让企业居民零距离参与慈善。
社区强化慈善合作机制。社区与社工紧密合作,成立慈善工作小组,共同梳理社区资源,推动项目实施;社区与番禺区慈善会密切沟通,成立社区慈善基金管委会,共同规范管理慈善基金的使用;与辖区内各类商企加强联系,动员其加入社区慈善商企协会,参与社区慈善事业。
社工发挥专业优势。社工深入挖掘各社区的慈善需求并梳理社区的资源情况,制定符合市桥街街情的项目。
社会慈善资源为项目输血,提供物质和资金支持。54个慈善合作商企与合作的社区达成慈善战略合作协议。商企类型涵盖互联网、食品餐饮、广告策划和医疗健康等领域。
社区社会组织与志愿者提供服务支持。社会组织作为项目实施的重要载体,志愿者作为社区慈善工作的重要辅助力量,社区组织在社工和社区搭建的公益平台上,组织实施具体的项目。志愿者积极响应,参与项目的日常运作和服务,配合社区开展社区慈善基金的宣传工作。
社区商企和居民是社区慈善工作中的两大资源主体。
一方面,商企积极投身于市桥街慈善商企协会的培育与发展之中。举办座谈会、项目推介会、成果展等,让商企接受慈善相关的专业培训与指导,提升策划和组织慈善活动的能力。商企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定期组织员工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配合街道和社区的宣传推广工作,参与慈善活动、义卖等筹集善款,充实社区慈善基金。
另一方面,致力于发掘并培养认同慈善理念的本土居民群体,发挥本土居民在熟人社区中的独特优势,进而将其塑造成慈善形象志愿大使队伍。项目建立健全志愿者招募机制,为志愿者提供专业培训,设立激励机制,并在服务领域上不断拓展,定期为志愿者开展关爱老年人、帮扶困难家庭、环保宣传与公益宣传相结合的多样化慈善活动。
创新性地设计了两种商企与社区慈善基金的灵活合作模式,供商户自主选择。
短期合作:以单次公益活动进行合作,商家自由设定捐赠金额,实现资源的快速整合与利用;
长期合作:以商企销售额或商品为合作基础,通过签订自定义捐赠方式和金额的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推动社区慈善基金持续“自我造血”能力。
项目依托社区基金举办各类公益活动,结合西坊社区慈善空间、“99公益日”、元旦佳节、万科里商圈等地点与契机,开展不同主题的慈善公益集市及活动,零距离的公益活动激发居民捐赠的热情,有效的募捐又激活社区基金使用,形成公益服务与公益募捐之间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