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街社区慈善金:“小基金”撬动“大慈善”丨社区慈善基金成果案例

发布时间:2025-03-24 14:57:00

2024年,

广州市慈善会、广州市善城社区公益基金会

开展了

“2023年社区慈善基金成果案例征集活动”

10个表现全面的社区慈善基金脱颖而出!
想知道他们是如何玩转社区慈善的吗?

 

本期来解锁北京街社区慈善基金

“小基金”撬动“大慈善”的社区治理之道。

 

 

       # 问题与需求

       北京街位于广州市中心地带,是“广府文化发源地、千年商都核心区、公共服务中心区”的核心区域。辖内设有13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39442人,60岁以上长者9791人,占常住人口的24.82%,社区老龄化情况较为突出。

       北京街房屋较为老旧,社区内有超过50栋楼宇楼龄超过35年,其中长者所占比例较高。旧楼楼宇缺少安全扶手,楼道缺乏消防设备,对社区居民的出行安全造成较大影响。如何动员社区力量参与社区问题治理以及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了北京街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议题。

 

       # 目标与策略

       在“协同治理”理论框架指导下,北京街社区慈善以“五社联动”作为工作机制,目标是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以北京街社区慈善基金为载体,通过建立一套社区慈善基金运营机制、落实一个百万筹款、建设一个服务实体、创立一个参与联盟以及打造一个慈善“IP”的“五个一”项目总体服务设计,构建“管理、运营、服务、保障”四大体系,帮扶社区困难群众与介入社区问题,致力于为中国社区慈善本土化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广州经验”。

       

       # 实施过程

       1.成立社区慈善基金,建立健全运营机制

       2020年12月,在广州市慈善会与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与共同努力下,成立“广州市北京街社区慈善基金”。

       社工服务站作为北京街社区慈善基金发起和执行方,在街道的支持下,按照社区慈善基金规定组织成立社区基金管理委员会。管委会成员来自社区党组织、街道民政部门、北京街商会、北京街企业、资深志愿者和北京街社工服务站。

       管委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围绕社区慈善基金年度方案、帮扶方案、宣传方案、筹款行动方案以及困境家庭帮扶审议等内容展开。秘书长(社工)每月及时向各委员汇报社区慈善基金当月工作情况、媒体报道和信息公开等工作情况,推动管委会积极参与决策,发挥监督职能。

 

       2.强化资源筹措能力,探索社区公益新路径

       为了快速、灵活地回应社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北京街社区慈善基金结合北京街在地资源,探索搭建各类筹款渠道,提升资源的有效配置,满足困难群体的需求,探索“群众关切-社工牵头-社区号召-社会组织协同-社会筹款-居民参与及受益-社会监督”的社区公益路径,推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慈善志愿服务。

       / 新春节庆活动筹款 /

       借助新春、节庆开展特色筹款活动,搭建持续性的慈善参与平台。如在春节前夕,利用广州“越秀西湖花市”优势,策划“微慈善,释放爱能量”社区基金迎春义卖活动为困难群体筹款,将北京街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公益慈善文化相融合。

 

        迎春花市义卖活动得到辖区内外众多爱心企业支持,社区慈善基金管委会主任热心牵线,链接义卖场地并承担场地租金;社工服务站与企业党支部合作共建,组织策划社区义卖活动,积极号召党员志愿者参与;8家企业以专场认捐的方式,认捐义卖物资、组织员工作为志愿者或提供义卖经费等方式,加入慈善行动中来。

       / 广益联募、腾讯公益平台筹款 /

        充分借助广州市慈善会的“广益联募”、腾讯公司的“腾讯公益”具有公募资格的平台优势发动筹款,并且在“99公益日”期间策划、发动爱心企业、热心居民等进行捐款,经过3年的探索,北京街社区慈善基金总结了“群众关切-社工牵头-社区号召-社会组织协同-社会筹款-居民参与及受益-社会监督”的社区公益路径。

 

        3.建立乐善空间,开展“三微”帮扶行动

        “乐善空间”是北京街社区慈善基金打造的服务实体,开展“乐善开放日”“乐善课堂”“乐善集市”,围绕展示、筹款、帮扶和志愿服务四大内容打造社区慈善文化场景,向社区居民宣传倡导慈善理念,社区居民通过参观、体验、义卖等趣味互动形式,亲身参与到慈善志愿服务中来,感受慈善助人氛围。

       “三微”帮扶行动,即以北京街社区慈善基金为平台,以“五社联动”为工作框架,形成“三微”服务机制,即“微心愿”“微梦想”和“微项目”,关注困难群体的在物质帮扶、情感支持和社区关怀方面的需求,以及关注社区旧楼改造问题。

       社区慈善基金作为社区合作的媒介,通过搭建社区慈善资源平台,将捐赠方(企事业单位)、受益方(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联系起来,多方参与,协助社区困境人群改善问题,共同参与社区事务。

 

       4.开展慈善公益大赛,激发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活力

       2021-2024年,北京街社区慈善基金组织开展“善行传万家”北京街公益慈善创意大赛。大赛旨在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关注社区困难群体的需求,赋能社区社会组织激发自主参与服务动力,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策划和服务能力,带动更多社区居民参与。

         大赛邀请不同类型的社区社会组织参加,包括初老志愿服务队、亲子志愿服务队、初中志愿服务队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代表着社区中不同的人群,从不同人群视角思考问题和设计服务。除了提供志愿服务技能培训外,大赛更是引导九支队伍参与活动策划、义卖物资采购,团队分工和开展筹款行动等。公益慈善大赛吸引超1500人次的爱心人士参与捐款,为困难群体筹集超2.4万元善款。

 

       5.打造“微笑包裹”慈善IP,塑造亲和品牌形象

       “微笑包裹”是聚焦“一小一老”需求,提供关爱健康包、爱心陪伴包、快乐成长包、职业体验包及助学圆梦包等。

       结合重要节日,联动社区爱心企业、单位、社区志愿者等共同探访社区困难长者及困境儿童,关心了解他们的身心健康并送上节日祝福及慰问物资,改善社区“一小一老”生活环境,同时推动社会各界关注身边的长者与儿童。至今已成功派发210个“微笑包裹”,用于困境儿童及青少年、困境长者帮扶。

上一篇:云埔街“益+”平台如何共建暖心社区慈善生态?丨社区慈善基金成果案例

下一篇:茶滘街社区慈善基金:五大协作策略下的创新运作模式丨社区慈善基金成果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