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埔街“益+”平台如何共建暖心社区慈善生态?丨社区慈善基金成果案例

发布时间:2025-03-24 14:51:08

2024年,

广州市慈善会、广州市善城社区公益基金会

开展了

“2023年社区慈善基金成果案例征集活动”

 

10个表现全面的社区慈善基金脱颖而出!
想知道他们是如何玩转社区慈善的吗?

 

本期来解锁美荔云埔社区慈善基金

“党建共建·爱满益家”公益慈善服务项目。

 

       广州市黄埔区云埔街道辖区面积46.78平方公里,下辖18个社区,常住人口约24万,其中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超过1800人。这里地域广阔、社区类型多样,街道内的多数企业、爱心人士有着参与社区公益的热情和资源。

       云埔街因其独特情况和优势资源成为慈善公益服务的重点区域,为了更好地开展社区治理和公益服务,云埔街社工站深入实施“党建共建・爱满益家”公益慈善服务项目,该项目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积极搭建“益+”新平台,有效激发公益慈善新活力,为解决社区治理难题、满足居民需求、整合公益资源探索出有效的经验,推动了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

 

       建立一套运营机制

       赋能社区基层治理

       项目联合辖区内的广州西门子能源变压器有限公司、蓝月亮(中国)有限公司等62个企事业单位,以及雷速益善行团队、东区义剪队等9个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骨干代表等,共同组成89个“五社联盟”成员单位。

       以“联盟”团体化概念为引领,通过“五社联动”运营机制,规范“五社”的角色分工和作用发挥,赋能“五社联盟”,增强各方关系,强化“五社联动”的作用发挥。

       另外,项目重视“五社联盟”成员单位的激励机制,设置开具服务证明、颁发感谢状或荣誉证书、定期开展慈善表扬活动等方式激发其自主参与社区服务的动力,带动更多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参与慈善服务。

 

       建设“1+N”个公益基地

       拓宽慈善资源渠道

       项目运用云埔街美荔云埔社区慈善基金、社区捐赠站点、i志愿系统和广州公益时间平台等,助力推动辖区内16个社区建立公益慈善体系,发展“1+N”个公益基地。

       项目以“1”个“益+”便利店作为公益实体基地,先后联合16个社区和1个企业园区共同搭建公益基地,充分运用社区广场、公园、老人安置房、企业园区广场等建立17个睦邻慈善空间站,并开展“慈善睦邻文化节”“慈善多元课堂”“公益慈善集市”等丰富多彩的服务。

       项目总计链接社会资源折合价值65万余元,打造“家门口”的慈善空间,推动了社区居民“指尖”零距离参与公益慈善。

 

       打造一个特色“赶集”服务平台

       活跃社区慈善氛围

       项目结合云埔街在地资源,联合“五社联盟”成员共同打造云埔特色“慈善赶集日”,开展多样化社区巡回公益集市。这些集市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交流和互动的平台,还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

 

       集市上的展销区供残疾人、爱心商家和居民售卖相关物品,促进社区多方主体参与和融合。此外,还有“闲置物品交易区”,居民可以通过自家的闲置物品进行物物交换或进行义卖,促进闲置物品流动,满足居民所需,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同时,还设有“便民服务区”“宣传招募区”“公益互动区”“才艺表演区”等。

       2023年,项目开展10场公益集市活动,号召居民参与公益慈善行动超1500人次,居民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信任,营造开心、暖心、安心的幸福社区氛围。

 

       发展一批品牌服务包

       丰富慈善服务供给

       项目汇总群众需求制定服务包,将抽象的需求转化为具象化的“服务包”,使之数据化、可视化、可衡量化。

       孤寡、独居老人因独居、身体疾病等原因,存在情感支持、陪伴就医、居家安全守护、社区融入等多种需求,项目整合为“融悦互助帮”结对帮扶服务包,包含一年四场生日会,发展一支结对帮扶服务邻里志愿队,志愿者每年针对困难家庭开展至少80次“陪伴、陪诊、陪护、陪聊”等结对帮扶服务等内容,有效将需求具象化。同时,聚焦“五社联盟”的优势和资源,将“打包”的需求与资源进行“菜单式对接”。

       2023年,打造5大微项目服务包,包含聚爱解困”微心愿服务包、“一碗拉面”微公益服务包、“融悦互助帮”结对帮扶服务包、“银龄展能”安置动员服务包等,满足困难对象多元需求,推动“五社联盟”资源与困难群众的精准结对。

       通过契约式合作,保证资源方能为项目发展系统性注入资金、资源、人力支持、信息支持等,保障帮扶的长效性,激活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有效促进品牌项目发展。

上一篇:善暖社区“救”在身边项目助力广州实现AED全覆盖,二期扩容惠及城乡基层

下一篇:北京街社区慈善金:“小基金”撬动“大慈善”丨社区慈善基金成果案例